你的位置: 首页» 研究院新闻»

柴门人嘉等: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建设的定位和策略措施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18年在湖北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20年在江苏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23年在江西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持续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特别强调,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指出,以建立流域性共建共享机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和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推进流域旅游业联动协同发展,将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黄金旅游带。江西作为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省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着力推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建设,奋力书写鄱大地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基本构想及对江西的机遇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其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导向。其基本构想是,从点状维度看,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发展由支柱型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是旅游业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对接;从线状维度看,打破了区域旅游板块间的分割与封锁,实现了以长江为旅游线的流域旅游发展模式;从网络维度看,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以长江为中心,面向世界,构建国际性旅游网、全球性旅游面,以国内开发促进国际合作,以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统筹联动发展,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战略谋划。

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给江西带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机遇:一是有助于奠定江西国际化旅游发展格局,促进出入境旅游大跨步发展;二是有助于成就旅游品牌全球性输出,推进江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是有助于形成区域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与周边上下游省市的区域合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四是有助于促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服务质量国际化;五是有助于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传统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六是有助于放大和提升旅游业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为江西带来更多更新更好发展机会。因此,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建设不仅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重要抓手,也是江西旅游破局出圈的有效途径。

二、江西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中的优势和战略定位

江西坐拥 152 公里长江岸线,全省 97.7%的国土面积属长江流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江西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中的优势 

一是绿色家园奠定底色气质。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35%,湿地保有量91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居全国第2位,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达到Ⅱ类标准,明显高于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不仅是生态环境走在前列的“优等生”,更是展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生态之美的“模范”。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锦绣山水画卷,奠定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的底色气质。 

二是红色摇篮彰显本色性状。赣鄱大地处处红,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摇篮、瑞金是共和国摇篮、安源是工人运动摇篮。江西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处、景点35个,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87个县(市、区)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红色摇篮彰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的本色性状。 

三是文化盛境展现多维魅力。江西拥有积厚流芳的古色文化、改天换地的红色文化、湖光山色的绿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土色文化。古色以青铜文明、陶瓷艺术、山水诗文、书院教育、宗教思想、名城古村等为代表;红色以安源、南昌、铜鼓、井冈山、瑞金、于都、永新、上饶、九江等地红色遗迹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代表;绿色以庐山、三清山、武夷山、罗霄山、龙虎山、武功山和鄱阳湖等山水资源为代表;土色以鄱湖渔俗、赣南客家民俗、景德镇瓷俗、山乡茶俗、盆地耕稻农俗以及傩舞、灯彩、戏曲等习俗为代表。江西文化形态多样、遗存丰富、内涵深厚、特征明显,能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中展现多维魅力。

 四是交通区位成就动脉枢纽。江西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等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接受辐射带动和主动融入连动的区位优势。昆厦高铁、沪昆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及高速公路网等组合的纵横交错大交通格局,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功能作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让江西“四面逢源”,优良交通区位奠定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的动脉枢纽地位。

五是文旅形象体现中国气象。革命摇篮井冈山展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是“美丽乡村样板”,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体现“东方山水神韵”,它们彰显“江西风景独好”形象,体现中国自然与文化气象。不仅如此,从带动全国年轻人争相“种草”和打卡的武功山,到推进“温泉+中医药+文旅”融合打造中药饮品国潮新场景的明月山,再到建设国内第一家元宇宙概念项目赋能红色生命力的井冈山,以及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路的“篁岭模式”、打造“景区+网文”IP新范式的三清山、探索“直播+文旅”发展新模式的望仙谷,江西文旅不断树立新标杆、创造新业态,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江西段建设中体现中国气象。 

(二)江西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一是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最美岸线”。按照岸线田园风光美、历史遗迹美、水体水道美、滩涂湿地美、堤坝村镇美、产业园区美、城镇轮廓美的要求,提升九江长江152公里岸线美观度和适游性,并将江洲岛、棉船岛打造成为“长江生态度假岛”,在岛堤建设马拉松赛道,举办“江心国际马拉松赛”。 

二是构建“可爱的中国”红色文化标志地。弋阳县漆工镇是方志敏出生地,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根据地中心,南昌是《可爱的中国》等不朽著作诞生地,上饶、南昌是《可爱的中国》原乡。可结合上饶、鹰潭、南昌山水资源,打造“可爱的中国”红色文化标志地,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可爱中国的符号。 

三是打造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江西样板”。建设好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使江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为美丽中国打下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以婺源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提供示范;建设好系列高质量景区,为美丽中国提供示范点,使江西段成为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四是塑造东方山江湖城都会旅游胜地。江西段发挥名山(庐山)、大江(长江)、巨湖(鄱阳湖)、名城(九江)荟萃组合优势,塑造东方山江湖城都会旅游胜地。

三、江西促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策略措施

(一)立大局:推出“最”字号线路,支撑旅游带 

基于江西长江文化内涵,推出三条“最”字号黄金旅游线路,支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一是依托东方人文圣山庐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推出“最东方”经典山江湖之旅。二是组合中国陶瓷文化符号景德镇、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三清山、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南方汉代文化宝藏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共青城、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等,推出环鄱阳湖“最中国”黄金旅游线。三是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遗产,以“五大红色摇篮”“长征集结出发地”等为载体,推出“最红色”现代中国探源之旅。 

(二)扬优势:做足优质资源产品,体现赣鄱特色 

一是建设以鄱阳湖为支撑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为中心,依托九江、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等中心城市,组合庐山、龟峰、武夷山、三清山等世界遗产地,发挥世界瓷都景德镇、亚洲铜都德兴市、东方美都九江市、中国道都鹰潭市、神州村都婺源县等品牌优势,将环鄱阳湖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是持续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将南昌建成军事文化红培基地,将井冈山建成最美红色乡村旅游地,将瑞金、于都建成全国红色研学首选地,将上饶建成“可爱的中国”主题旅游首选地。三是开发体现长江文化主题的游线产品。首先,依托长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线,建设一批宜游宜居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基地和沿江景点,形成“长江最美岸线”产品。其次,组合长江、鞋山、鄱阳湖、赣江等自然山水和九江、湖口、南康镇、都昌、鄱阳、吴城镇、余干、南昌等赣鄱市镇,开拓“最美山江湖城”邮轮线路。最后,对接上下游,打造由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组成的“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铜绿山—江西铜岭—安徽大工山组合的“中国青铜文化之源”等长江主题文化游线。 

(三)固基本: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建设文旅高地 

一是建设世界性陶瓷文创高地。推广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经验,配套做好洪州窑、吉州窑、临江窑、七里镇窑、白舍窑等陶瓷文创开发,建设具世界影响的陶瓷文创高地。二是建设中国红色研学高地。高举人民军队诞生地、中国革命摇篮、红色故都、长征出发地、可爱中国原乡、改革开放酝酿地等红色金字招牌,将南昌、井冈山、瑞金、于都、弋阳打造成为红色研学高地,厚植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建设赣鄱乡土文化展示高地。活化传承畲族风情、鄱湖渔俗、赣南客家、金溪书乡、临川才子、井冈山红村等文化,形成具赣鄱风韵的乡土文化展示高地,将江西建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赣鄱文化展示窗口。四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地。多维度、立体式、创新性、活态化弘扬江西书院、陆王心学、景德镇陶瓷、吉安节义、南昌礼乐、九江诗词等根植于赣鄱大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建成优秀文化传承高地。 

(四)闯新路:强化科技赋能文旅,创新发展路径 

一是创造旅游新业态。强化科技赋能,创新中医药康养、低空观光、露营野营、红色体育等旅游新业态,持续拓展夜间、网间、乡间、田间、舌间、坊间等旅游消费新空间。二是建设旅游新场景。实施科技赋能旅游新场景,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进行革命性情境再造,打造《重上井冈山》等红色室内剧目新场景;利用光影技术将表演空间从现实向虚拟拓展,创造《南昌·1927》《瑞金·1931》《可爱的中国·1935》等红色演艺新场景;利用人机交互、体感、多模态话语交互等技术开发红色沉浸式体验新场景。三是推出旅游新产品。以“时尚·新潮·科技·沉浸”为引领,推出康养体育、红色名村体验研学、低空飞行观光、国潮非遗体验等旅游新产品,引领消费新风尚。 

(五)补缺漏:破除瓶颈制约因素,完善要素体系 

从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运营六要素”来说,江西各地已经较为完善,甚至出现均质化现象,即使有差距,只需补短板即可。但涉及投资、管理、信息、土地、市场、科技等“动能六要素”,以及旅行安全、财物安全、身心健康、绿色环保、社会友好、公共服务等“环境支撑六要素”,存在制约瓶颈,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动能六要素”,要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整合,出台科技赋能、市场融合、信息互通、人才共享等促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政策,推出系列激励措施。对于“环境支撑六要素”,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旅行安全,突出江西“绿色家园”环境生态舒适度,提升江西好客度和对外友好形象。


作者简介: 

柴门人嘉: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人黄细嘉也,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会长;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海宾: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魏伟新:九江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